人才报名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同号)

立即咨询

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手机微信同号)

企业报名

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微信同号)

北极星环保招聘网-2020春季招聘节
+ 企业注册
同济大学校园行

学科类别:理工类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研究生卓越计划。每年共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约250人,留学生约30人。近6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环境保护和水处理领域的高级专业及管理人才。同时通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国际合作,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国际化教育模式,为区域和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企业和政府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学院的科研领域主要包括污染控制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学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鉴定成果4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200项,发表论文1978篇,其中被SCI收录599篇,SCI论文数量进入国内高校环境学科前列,在ESI数据库中本学科进入被引次数全球前1%机构行列。

  

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化环境教育与研究体系,是联合国环境教育、研究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积极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波特兰州立大学、耶鲁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市大学、格利菲斯大学、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图卢兹大学、蒙彼利埃大学、多芬大学、里昂第一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国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学院定期举办各类区域和全球环境研讨会,已成为国际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和信息交流的基地。学院的兼职教授克劳斯•托普弗博士先后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和上海市白玉兰奖,并于2011年1月14日荣获“2010年度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学院一直重视社会服务责任,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大共性环境污染问题,研发水处理和污染控制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通过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院、上海同济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部等机构对外进行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太湖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控制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俄罗斯、非洲、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处理工程中,建设并运营了一批示范工程,为我国水处理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同济大学 2020年应届毕业生生源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 硕士
    150 250
    企业报名> 个人报名>